北京隊主場的球迷們
上周日晚上,冠軍北京隊意外出局,未能進入半決賽,這可是今年CBA的重要消息,但這條消息很快被球員轉會引發的糾紛蓋過,成為最新焦點,而李根正是這場風波的核心人物,他去年夏天從北京隊轉會到了新疆隊,因此北京隊和新疆隊之間的八分之一決賽,實際上演變成了一場充滿矛盾的較量而北京隊主場的謾罵聲浪四起,判罰失誤頻頻出現,導致球迷和裁判都陷入困境。
這場“恩怨”的起因,在于李根在四分之一決賽首場客場取勝北京隊時高聲喊出的“明年見”那句話,是用英文喊的。北京方面的媒體對此進行了報道,隨后北京球迷就針對李根發起了攻擊。這番喊話很可能是李根在激烈比賽后的沖動之舉,不過北京隊和北京球迷看來,這無疑是一種不友好的表示。四分之一決賽采用五局三勝制,常規賽名次靠前的新疆隊具備主場之利,他們首先要在客場進行比賽,然后接連進行兩個主場對決,李根的言下之意十分清晰,那就是要直落三局戰勝北京隊。隨后,北京隊客場追平比分后,比賽轉回北京五棵松體育館進行,每當李根登場,就會遭到現場北京球迷鋪天蓋地的辱罵,而李根幫助新疆男籃淘汰北京隊后,他也被貼上“背叛前東家”、“忘恩負義”等罵名
現場成千上萬的觀眾激動地表達情緒,也干擾了裁判的判罰,部分裁決甚至讓CBA聯賽的紀錄變得難以置信。比賽中最具爭議的,是裁判對孫悅投三分球時落地踩到李根導致倒地的處理方式。這次判罰,發生在新疆隊已經結束一次進攻動作之后,因為孫悅倒地后沒有立刻站起來,裁判在觀看錄像后做出的決定。依照國際籃聯的章程,這種借助錄像回放糾正未曾及時判罰的犯規行為,并不屬于可修正錯誤的范疇。任何正式賽事中,一旦犯規未被察覺便視為比賽繼續,不可能中途突然追加判罰。裁判員此舉顯然帶有迎合主場觀眾情緒的意圖,周琦對北京隊外援莫里斯的拉扯動作被認定技術犯規,同樣暗含平息主場反應的意味。
僅就賽事本身而言,北京隊與新疆隊之間的四分之一決賽,毫無疑問是全部四場比賽中最具觀賞性的對決,兩隊競技水平相差無幾,比賽過程也并未像其余三場那樣毫無變數。然而觀眾難聽的叫罵聲卻讓比賽蒙上陰影,李根更是成了眾多北京球迷口誅筆伐的對象,除了那聲充滿挑釁意味的呼喊外,恐怕還牽涉到轉會風波。去年夏天以來,李根一直承受著球迷們關于轉會問題的諸多指責。這位年滿27歲的球員被視為北京隊的骨干力量,許多北京球迷以及北京隊的球員和教練都認為,李根應當感激北京隊,正是北京隊幫助他實現了奪冠的愿望,他本不該因為高額薪水而背叛北京隊,更不該選擇加入北京隊的衛冕競爭對手新疆隊。李根為新疆隊擊敗北京隊立下大功,部分北京球迷因此把以往的恩怨都歸咎于李根身上。
球迷之所以會一直關注某支球隊,肯定是因為他們對該隊抱有支持和喜愛之情,在賽場親眼目睹比賽過程,也是他們釋放內心感受的一種途徑。不過,表達情感的方式需要把握分寸,絕不能毫無顧忌地用言語攻擊球隊,或是貶低球員和教練。但是,客隊聽到的粗魯叫罵并非僅在京城男籃的主場出現,其他隊伍的主場也并非沒有;這種現象不只存在于籃球比賽,中超賽場也并非少見。這種幾乎每個角落都能聽到的、讓人感到屈辱的辱罵,讓客隊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同時壓制了廣大球迷的善意,難以形成健康的球迷氛圍,也在削弱聯賽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良好形象。
對于觀眾出言不遜攻擊對手球隊的情況,中國足協和籃球協會曾經對那些發生此類行為的比賽場地實施過懲處措施,不過這樣的做法并沒有帶來太大的改善效果。實際上,要改善賽場上的觀眾風氣,不僅需要比賽組織者加強監管和進行引導,觀眾自身也應當進行自我檢查和約束,在為自己的隊伍加油打氣的時候,不要忘記保持理智和尊重。以李根轉會事件為例,人們不是經常指責中國籃球聯賽沒有實現真正的自由轉會制度嗎?然而李根以自由球員身份轉會后,部分球迷卻心生不滿,甚至對他進行言語攻擊,這是為何呢?此外,球迷們普遍期待客隊能受到公平和友好的對待,可輪到自己球隊主場作戰時,卻無法設身處地地體諒對方,反而對客隊出言不遜,又是出于什么原因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為球迷,無論對自家隊伍多么傾心,對待對手也需保有基本敬意,切莫讓詆毀對方的行為,敗壞球迷應有的風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