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北京時間,NBA常規賽持續展開,聯盟于今日總共安排了11場對抗,具體比賽情形如下:76人以121比136戰況不敵騎士,爵士以103比114結果輸給活塞,籃網以112比103比分擊敗步行者,奇才以107比136慘敗給凱爾特人,森林狼以137比114慘敗于尼克斯,火箭以124比109大比分取勝灰熊,鵜鶘以101比99微弱優勢戰勝獨行俠,熱火以112比122戰況戰敗掘金,勇士以116比121戰況不敵國王,雷霆以1·19比121遺憾輸掉開拓者,馬刺以106比118遺憾輸掉湖人。
在凌晨兩點的時候,有人去刷數據,到了凌晨四點,又有人去刷房貸。屏幕前的你呀,是不是也在心里盤算著:再輸幾場比賽,那附加賽門票的價格就要上漲了呢?先別著急,今天這11場球,會把那最讓人扎心的賬單一次性拋給你:米切爾得到45分,這個分數追平了歐文,然而騎士隊依舊還是圍繞著詹姆斯運轉;東契奇平均每場能拿到36.6分,這個數據超過了喬丹,可他帶領的球隊卻差一點就被鵜鶘隊給掀翻;威少又刷出了四項歷史第一的成績,但是快船隊依舊沒有他的位置。數據看上去越是漂亮,可錢包卻越是癟癟的,這就是普通球迷看球時最真實到讓人疼痛的感受。

首先來算一算騎士的這筆賬,米切爾狂砍45分,將隊史45+場次數據追到與歐文并列第二,聽起來似乎很風光,然而騎士老板支付著聯盟第7的薪水,其目標僅僅是打進季后賽第二輪,詹姆斯留下的61分隊史紀錄恰似天花板一般,即便米切爾砍下57分撞上去也得低下頭,更為尷尬的是,他本賽季有3次得到45+,在聯盟中排名第二,可球隊一旦遭遇頂級鋒線依舊會被扒掉一層皮,球迷高呼要頂薪,管理層叫嚷著要奪冠,球員訴求得到尊重,三方各有打算算盤噼啪作響,卻沒有任何一個數字能夠填平奢侈稅。尋常人領會了:在職場之中,即便你竭盡全力地拼搏,然而公司依舊歸屬于創始人,哪怕履歷被打造得絢麗多彩如繁花,卻也無法抗衡老板宣稱的“體系有所欠缺”這一句話。

在活塞隊那邊,杜倫得到了20分以及22個籃板,其命中率為68%,雙20的場次追平了莊神。先別急著鼓掌,活塞隊上一次獲得冠軍是在2004年,如今全隊總的薪水僅僅比工資帽高出800萬,明顯是打算先混上三年。杜倫場均有12.1個籃板在聯盟中排第4,然而球隊勝率卻不到三成。數據看著好看,可戰績糟糕得很,這情形就極其像月底的報表:你一個人承擔了部門的KPI,公司卻依舊處于虧損狀態。老板拍了拍肩說“未來核心”,翻譯過來意思就是“再堅持堅持,等新秀紅利”。青春年少之人看過之后當需清醒,切莫以自身青春去賭他人的長期規劃,唯有合同年展現出的才是最為誠實的 。
凱爾特人給出了一個反例,杰倫布朗得到35分5個籃板5次助攻,真實命中率為75.3%,綠軍以7勝1負的成績開局,MVP榜單將他排到第6,然而球隊老大仍是塔圖姆,布朗聰明之處在于把數據融入贏球之中,35分以上不搶戲,防守不偷懶,工資條卻從2800萬漲到5000萬,職場最具價值的從來不是表格中最亮眼的那一欄,而是讓老板堅信“缺你不行”,球迷總是關注得分,管理層看重的是正負值、稅表、票房,布朗將這些全部兼顧,一句話就是:數據要依附于勝利之上,才能夠換成實實在在的金錢。
約基奇將賬本翻動得更為細致,他拿到了 30 分 15 板 15 助,這一數據處于歷史第二,近 5 場比賽場均能有 31+14+11 的表現,三雙率達到 80%,馬龍表示他重新定義了中鋒,實際上重新定義的是“性價比”,約基奇年薪 4760 萬,而掘金市值卻從 15 億增長到 32 億,冠軍也已到手,球市實現翻倍,周邊產品更是賣至斷貨,老板最擔心超級頂薪會打水漂,約老師直接給出了 ROI 情況:每打出一次三雙,球隊就能多賣出價值 1200 萬的貨物,打工人由此明白了:別只是一味叫嚷著加工資,要先讓領導看到你的產出能夠覆蓋成本,接下來再去談分紅才顯得硬氣。
威少的數據最是扎心,生涯有第4項歷史第一了,其一為替補出場搶籃板數量最多,其二是三雙數量最多,其三是30+三雙數量最多,其四是20年跨度內三雙情況,聽起來好似傳奇一般,然而快船隊卻將他安排在替補位置上,市場給予他的是底薪,球迷嫌棄他打球過于沖動而無腦,而真相是很殘酷的,原因在于老板不再為所謂情懷去買單了,僅僅只看效率表,威少在三個不同年代都能拿到三雙,可是卻換不來一份多年的合同,在年齡達到33歲之后,NBA只認可當下具備的即戰力,而不認過往的履歷,普通人到35歲了會被裁掉,和球員被放棄是一個相同的道理,即是成本大于產出了,哪怕名字再響亮也得讓出位置 。早點攢夠Fuck You Money,比任何紀錄都保險。

東契奇讓焦慮攀升至頂點,開季連續5場拿到30+5+5的數據,超越了喬丹,PER值為35.2位居聯盟第一,場均得分36.6分,然而獨行俠僅排在西部第七,在最后兩分鐘被鵜鶘實現翻盤,氣急敗壞的庫班在場邊怒摔毛巾,數據出色卻無法帶動球隊,恰似銷冠難以挽救虧損公司,即便是你一人完成120%的指標,同事們集體消極怠工,年底獎金依舊付諸東流,東契奇若想更進一步,就得學會將隊友進化成合作伙伴,而非僅僅是旁觀者,球迷莫要急著奉為神明,而是要先瞧瞧他可不可以把勝率提升到60%,不然就會成為下一個空砍群主 。
看完11場球,最該背下來的不是比分,是三條冷賬:

個人的數據,并不等同于團隊的資產,米切爾、東契奇即便把表格刷成了彩虹般絢爛,球隊的市值卻一分都不會上漲,因為老板并不會只為了那些漂亮的數字而多去交稅,打工人也是同樣的道理,即便PPT做得再絢麗奪目,要是公司賺不到錢,年終獎依舊會如同空氣一般不存在,。
2. 年齡,等同于現金流折舊。威少、詹姆斯即便再怎么逆天,工資帽給予的也只是老將底薪選項。職場存在的35歲現象在全球都是同步的,早點將技能轉化為睡后收入,這比抱怨年齡歧視要有用得多。

3. 只有勝利了才能夠分到紅利,布朗還有約基奇的數據并非是最驚人的,然而卻站在了能夠贏球的賽道之上,合同、代言以及股份這一路都是暢通無阻的,要選對平臺,之后再去談論個人發揮,這個順序是絕對不能顛倒的。
面臨屏幕的你喲,要是仍在為“為何我這般努力,卻依舊被生活壓制”而困惑糾結,那就將今日這些球星當作鏡子吧:數字僅僅是草稿,資產才堪稱正文呢。觀賞球賽只為圖個暢快,看完之后可別忘了去盤算自身的賬目呀:下一份薪資、下一回跳槽、下一條退路。賽事天天都會有,然而人生卻只進行一次,千萬別讓他人的三雙,遮蔽了你賬戶的空缺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