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前不久,中國足協發布公告公開選聘國家男子足球隊主教練,報名截止日期為9月20日足球日報。公告中明確提出新帥需“持續提升國家隊競技水平和國際足聯排名,完成2030年世界杯參賽目標”,這一任務迅速引起廣泛關注。
2025年6月,隨著世預賽18強賽3勝7負的戰績定格,克羅地亞籍主帥伊萬科維奇僅在任11個月便黯然離場,成為國足后米盧時代第15位執教期短暫的國足主帥。目前距離選聘報名截止只剩12天,新帥人選仍懸而未決。
四十年主帥更迭:從階段輝煌到長期波動
中國國家男子足球隊自1952年成立以來,已經更換了超過三十任主教練,其更迭軌跡成為中國足球發展的真實寫照。
早期階段,李鳳樓、年維泗、蘇永舜、高豐文等本土教練奠定了“技術流”基礎,曾屢屢接近世界杯門檻,并實現奧運會“零的突破”。
自1992年施拉普納成為首位外籍主帥起,中國足球步入洋帥時代。米盧率隊闖入2002年韓日世界杯,創下歷史最佳戰績,但“快樂足球”理念未能獲得延續。此后二十余年,國足陷入頻繁換帥的循環:15任主帥平均執教僅1.5年。外教團隊累計薪酬超過1.2億歐元,卻再未進入世界杯。

伊萬科維奇卸任國足主帥的公告
這期間諸多事件成為輿論焦點:卡馬喬任內1-5不敵泰國,里皮兩度請辭,李鐵因違紀被調查,均折射出選帥與用人機制的混亂。
2023年伊萬科維奇接任,仍未能率隊晉級2026世界杯,于今年6月去職。隨后塞爾維亞教練久爾杰維奇擔任代理主帥,帶隊參加東亞杯。
不完全數據顯示,2002年后國足勝率從米盧時期的54%降至41%,亞洲杯最佳戰績停留在2004年阿里?漢執教時的亞軍。頻繁換帥導致戰術體系碎片化,球員在“傳控”與“防反”之間反復搖擺,形成 “換帥-低迷-再換帥” 的惡性循環。
選帥標準明確:年輕化、國際化與實戰能力并重
2025年9月5日,中國足協的公告直接掛上了官網,采取全球公開選聘的方式為國足挑選新帥。
根據中國足協公布的選聘條件,新帥必須持有職業級教練員證書,并具有國際足聯或洲際足聯主辦的國家隊正式賽事決賽階段主教練執教經歷,或具有歐洲、亞洲高水平聯賽主教練執教經歷。足協特別強調,新任主教練原則上年齡應在60周歲以下,國籍不限,但須全職工作。

足協發布公告選聘國家隊主教練
足協列出的這些條件,每一條都直指曾經踩過的“坑”。除了年齡,還要求新帥必須有國家隊大賽經驗,或者頂級聯賽的執教履歷。不光要會帶隊,還要善于溝通。最重要的是必須全職工作,這意味著像以往有些主教練那樣遠程指揮的情況不會再出現。
此外,新帥需要“深刻把握現代高水平比賽技戰術特點、競爭態勢和發展趨勢,秉持積極主動的比賽理念和技戰術風格”。這一要求明顯指向了近年來國足比賽中表現出來的被動防守和缺乏進攻創造力的問題。
現實約束:200萬歐年薪下的擇帥空間
據今年7月媒體報道,國足新帥教練團隊年薪很可能不會超過200萬歐。雖然相較于以往的120萬歐元薪資有很大提升,但放眼國際市場,這樣的薪資并不具備很高的競爭力,這意味著需要在有限范圍內尋找一位極具性價比的名帥。
曾執教北京國安的德國教練羅杰?施密特是主帥熱門人選之一,2018至2019年,他曾率隊取得68%的勝率并斬獲足協杯冠軍,其高位逼搶與快速轉換戰術契合足協 “積極主動”的要求。更關鍵的是,他熟悉中超球員特點,無需冗長適應期。但根據傳言,土耳其強隊費內巴切也把目標盯在了羅杰?施密特,對方開出的年薪在400萬—500萬歐元區間,如果費內巴切官宣,關于施密特和國足的緋聞就自然會消失。
在潛在候選人里,葡萄牙人保羅?本托與烏茲別克斯坦少帥卡帕澤也極具競爭力。保羅?本托曾率韓國隊闖入2022年世界杯16強。卡帕澤今年43歲,剛剛率領烏茲別克斯坦歷史性闖入世界杯,他的優勢在于熟悉亞洲足球,且年富力強,但其缺乏頂級聯賽履歷也是劣勢之一。此外,目前國足的代理主帥德揚?久爾杰維奇仍有競爭機會,但東亞杯1勝2負的表現也使他頗受質疑。
本土教練中,如邵佳一、鄭智、于根偉等人也被提及。這些本土教練極度熟悉中國球員及國內環境,但在目前沖擊世界杯的巨大壓力下,本土教練的國際大賽執教經驗相對欠缺,這可能成為他們執教的短板。
知名足球博主郭先生(化名)提出建議,建議重新啟用國足前主教練高洪波,并認為高洪波善于培養新人,且在2011至2012年期間率領中國隊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國足現在的目標是進入2030年世界杯,如果給高洪波一個完整的奧運周期,相信他也可以率隊實現這個目標。”
目前,國足選帥進程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新帥有望在10月份國足集訓前到位,否則球隊可能仍由代理教練帶隊參加10月的熱身賽。中國足球再次站在新的起點上,這位新主帥將肩負起帶領國足沖擊2030年世界杯的重任,面前既是機遇更是巨大的挑戰。
大皖新聞記者 龔潤澤
(來源:大皖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