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份,德國轉會市場重新公布了亞洲各個聯賽的球員市場價值榜單。過去長期位居亞洲頂尖的中超聯賽,先后被沙特職業聯賽和日本J聯賽趕超,目前僅列亞洲第三位。隨著高價引援熱潮的消退,中超聯賽逐漸回歸到其應有的狀態。
身價縮水超過22%
回想2020年7月25日,當中超聯賽剛剛啟動時,胡爾克、特謝拉、米蘭達、佩萊這些知名球星仍然在中超聯賽效力,當時中超球員的整體市場價值高達3.6878億歐元,在亞洲各大聯賽中位居首位,領先優勢明顯。相比之下,沙特阿拉伯的超級聯賽和日本的J聯賽,其球員總身價分別只有3.0365億歐元和2.939億歐元,分別位列亞洲聯賽的第二名和第三名。如今,眾多知名外援相繼離去,國內球員的整體價值大幅降低,目前僅為2.8715億歐元。
六個月之內,運動員整體價值降低了八百一十六萬三千歐元,下降幅度突破了二十二個百分點。

這一情況的發生,其實并不令人感到意外。早在2019賽季,中國足協就曾公開說明,計劃逐步減少對中超俱樂部薪資的管控。具體而言,該管控額度在2019年為12億元,2020年降至11億元,2021年進一步調整為9億元。正是因為這兩年多的過渡階段,各俱樂部都為此做了相應的準備,同時加上疫情帶來的沖擊,使得許多頂級外援紛紛選擇離開。2020年全年,開篇之際,拉維奇選擇掛靴,卡拉斯科、伊哈洛及索薩被外借他鄉;夏季階段,沙拉維和扎哈維相繼離去;臨近歲末,胡爾克、特謝拉、佩萊均與球隊合約告罄,最終全部轉投他隊。其中,胡爾克這位引進時標價逾五千歐元的球星離隊,堪稱中超“燒錢足球”時代的終結。
投入全面縮水
事實上由于薪資上限措施加強,球員的身價降低,各隊的資金也顯著減少,中超聯賽本季出現了普遍的教練更換現象。

這個冬季窗口期,轉會市場顯得十分沉寂,與此同時,更換主教練的浪潮卻異常活躍。由于薪資上限的嚴格限制,眾多知名教練紛紛與中超俱樂部解約。本土教練以及價格更為合理的韓國籍和克羅地亞籍教練,則成為了中超各隊的優先考慮對象。
十年之前,中超教練的年薪普遍不高,廣州恒大隊的李章洙時薪為120萬歐元,大連實德隊的文加達當時拿到的報酬是160萬美元,即便是特魯西埃和哈恩這兩位知名教練,他們的年薪也僅在85萬歐元上下。直到2012年,恒大隊聘請里皮取代李章洙,中超聯賽才真正邁入所謂的“金元時期”。三年前,上海上港隊聘請博阿斯接替在波爾圖的佩雷拉時,就提供了500萬歐元的高薪,奪冠后續約翻倍至中超最高的1000萬歐元,這個待遇與曾執掌英超、法甲強隊的博阿斯相當。但今年,上港隊聘請的外籍教練萊科,年薪只有250萬歐元,整個團隊的總年薪也僅達到350萬歐元。
從1000萬歐元到250萬歐元,主帥年薪的降幅令人驚嘆。
經歷陣痛在所難免
頂級外援和知名教練的離去造成國內足壇聲望減弱,不過這對國家足球發展而言,實屬必須經歷的考驗。
中國足球常用“解散”一詞來描述現狀。2019至2021年間,全國四級聯賽中,共有28家俱樂部短期內相繼停止運營。其中,中超有2家、中甲有7家、中乙有11家,中丙則有8家。可以說,除少數中超強隊外,其余大部分球隊都陷入資金短缺的困境。怎樣降低投資方及機構的日常事務壓力24直播網,使專業組織能夠持續發展,已變成十分緊迫的課題。
中國足球現在存在一個問題,一些俱樂部一旦缺少外籍球員,球隊的整體實力就大不如前,這對中國足球的進步并非有利。理想的狀態應該是內外球員協同作戰,借此機會提升本土球員的能力和成長。足協主席陳戌源表示,此次關于薪酬的限制措施,從客觀角度分析,對國內球員的進步有積極作用,對俱樂部青年培養體系的建設也有促進作用,未來幾年,這項規定將在職業俱樂部層面展現出其價值。實際上,球員群體主要還是應當前往海外尋求發展,關鍵在于他們能否獲得比賽機會,接下來,相關部門將著力推動有培養前途的適齡選手到國外進行實戰訓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