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公司最近公布了《2025-2026賽季CBA聯賽球員選秀、工資帽、聘用及交易管理措施》(簡稱為《管理措施》)。這些措施與上一年度相比,其中幾項新規可能會讓下一賽季的CBA產生一些變動。
上個賽季,CBA聯賽調整了外援的使用規則,規定每場比賽四節可以使用七名外援球員,各支球隊因此積極擴充外援陣容,目的是提升隊伍的整體水平。然而,不少外援的表現未能達到預期,一些俱樂部就開始頻繁更換外援,試圖找到最匹配的球員,這種行為引起了社會對于球員權益維護、聯賽聲譽以及比賽公正性等方面的質疑。
CBA的外援薪酬上限有所降低,導致薪資待遇對外籍球員的誘惑力減弱,同時,非保障性質的外援頻繁被更換,也使得海外球員在考慮是否加盟時有更多猶豫。有位負責CBA外援招攬的中間商表示,上個賽季一些能力突出的外援收到了聯賽的邀約,可是因為CBA聯賽更換外援的次數非常頻繁,所以他們最終決定去薪資少些,但福利更好的海外聯賽發展。
要調整這一狀況,新版的《管理規定》明確,在外國球員登記期間,俱樂部仍然能夠登記四名外國球員,不過外國球員登記期間,單個俱樂部最多登記八名外國球員。此外,一個俱樂部為同一名外國球員提交登記申請最多只能提交兩次,這表示各支球隊在引進外援方面的試錯空間更小,更考驗管理層和教練組選擇外援的判斷力。而在外援工資帽方面,依舊保持了上賽季的425萬美元。
當前CBA聯賽對國內球員的報名年紀設定有所調整。原先的《管理準則》規定,運動員需達到十八周歲方可為俱樂部參加CBA賽事,楊瀚森就因為這項條款,耽擱了一載,才得以加入青島男隊參與比賽。最新發布的《管理規定》新增一項條款,明確指出當年及前一年作為核心成員代表國家隊參加U17或U19籃球世錦賽的運動員,年齡上限可推遲至2009年8月31日,目的是防止像楊瀚森這樣的年輕球員,僅僅因為年齡問題而錯過進入CBA聯賽的機會。
新賽季CBA聯賽會受全運會影響推遲到十二月份舉行,不過國內球員的登記期限不變,依舊是八月份,從一日持續到三十一日,這就表示各隊將在接下來一個月里著手處理球員間的流轉、更替、借用等種種操作。
(東方體育日報記者 薛思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