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馬德興報道
亞冠聯賽第三輪比賽于十月二十二日全部結束,中超聯賽的三大球隊在主場的比賽中全部以二比零的比分告捷。其中上海申花隊戰勝了韓國首爾FC隊,在積分榜上超越了首爾隊,目前憑借積分優勢暫時位列第五名;而上海海港隊和成都蓉城隊則在本輪比賽中都輸掉了比賽,積分榜排名跌至末位。目前的戰績是三戰一勝兩負,歸根結底就是那么一點,中超比賽的關鍵不在于是否有能力對抗,而在于是否有意愿去對抗!對于中國足球的掌舵人來說,他們究竟應該在這個過程中承擔什么樣的職責?
①上海申花勝利難能可貴
昨天(22日)晚間,上海申花隊于主場以兩個進球零失球擊敗了韓國首爾FC隊,贏得了該隊在本賽季亞冠賽事中的首個賽果。盡管這僅僅是第一階段聯賽的一場比賽,但這場勝利依然具有相當的價值和意義,值得肯定。成都蓉城和上海海港先后在主場失利,但中超球隊并未延續首輪的連敗勢頭,這種情況從側面反映出,中超聯賽近年來的整體水平和競爭激烈程度確實有所下滑,盡管并非完全不堪一擊。面對亞冠賽事,關鍵在于始終保持端正認真的心態,因為心態對結果有著決定性作用。
首爾FC這次在客場踢球,幾乎派出了所有核心球員上場,目的很清楚,就是要爭取拿下全部三分。亞冠聯賽開始之前,韓國足協和韓國職業聯賽把參加亞冠的四家俱樂部召集到一起開會,最終形成了一個共同的認識,那就是一定要在亞冠賽場實現逆轉,絕不能讓上賽季亞冠賽場上的情況(兩支球隊都未能晉級淘汰賽)再次發生。因此,首爾隊讓王牌球員林加德掛帥出征。申花隊理論上仍有奪冠可能時,除了左后衛陳晉一,近期中超比賽幾乎全部主力都首發上場了。當然,剛傷愈復出的路易斯和米內羅都坐在替補席上。正是因為主力隊員全部上場,申花隊依靠下半場阿蘇埃和路易斯的兩粒進球,以2比0贏得了本隊本賽季亞冠賽場的首次勝利,從而避免了中超球隊在本賽季再次一場未勝的窘境。
也許,申花隊在本周末的中超聯賽里,會由于上周中的亞冠賽事消耗了太多體力而最終與本賽季中超聯賽的冠軍徹底無緣,甚至可能因此失去下賽季參加亞冠聯賽的資格,然而,申花隊此次的賽場表現再次印證了一個道理,那就是中超球隊在亞冠賽場并非不堪一擊,就像三周前的第二輪比賽中,中超俱樂部曾取得過兩場勝利和一場平局那樣,關鍵所在還是球隊對待比賽的態度問題。
成都蓉城隊和上海海港隊全部派出了替補球員應戰,因此輸球并非意外,而且他們留有余力參加亞冠的主要原因,是考慮到本周末將進行中超聯賽的較量,目前只差兩分的兩隊,都渴望在中超聯賽中取得勝利,以便保留爭奪冠軍的最后可能性。疑問在于:某隊為贏得聯賽最高榮譽、爭取亞洲賽事入場券而全力以赴,最終得以亮相洲際賽場,卻轉而采取保守策略、保存實力以應對本土比賽、陷入無休止的競爭,如此一來,所獲得的聯賽冠軍究竟有何實際價值?

如果成都蓉城隊是初次遭遇此類困境,并且歷史上從未有過中超奪冠的先例,面對出現的歷史性契機,暫時選擇保存實力參加中超、以替補陣容出戰亞冠尚可理解;然而,作為衛冕冠軍的上海海港隊,在最近兩個賽季中已經連續在亞冠賽事中表現平平或缺乏進取,此次繼續將重心放在國內聯賽,為中超樹立的究竟是怎樣的標桿?
2023至2024年期間,上海海港隊在聯賽附加賽階段,在自己的主場遭遇泰國的巴吞聯隊,最終被這支東南亞球隊擋在下一階段賽事門外;到了2024至2025年賽季,如果不是山東泰山隊因故放棄了最后一輪的參賽資格,導致積分排名出現意外波動,海港隊本應被淘汰出局,卻因規則變動意外保級進入東亞區的八強席位,然而緊接著就被日本橫濱水手隊以懸殊比分橫掃,暴露出球隊實力孱弱的問題。如此表現不佳的聯賽冠軍,究竟在國內外塑造了怎樣令人失望的聲譽形象?同城申花球迷之所以對海港隊態度輕蔑,中國球迷更是將其戲稱為“客場蟲”。盡管海港隊本季奪得了中超冠軍,但這能否扭轉其名聲?很可能反而強化了他們“主場強勢客場疲軟”的標簽,加深了國內球迷的厭惡情緒。
②懶政的管理者在拖后腿
先前指出,成都蓉城隊和上海海港隊為了能保住中超奪冠的期望,在陣容深度不足的境況下,只能決定派替補出戰本次亞冠賽事。與此形成對比的是,在上一個階段取得兩場勝利和一場平局,保持全勝戰績,關鍵在于完成第二輪亞冠比賽后,三支強隊無需再兼顧中超,由于中超各俱樂部擁有大約兩周的休賽期,因而能集中精力應對亞冠比賽。首輪三場連敗,中超在亞冠賽場遭遇歷史性糟糕開局,根本原因在于三支強隊為應對聯賽競爭而集中精力,在中超賽場使用替補陣容參加亞冠比賽。所有這些現象的產生,根本癥結在于賽程安排存在缺陷。正如媒體記者反復指出的那樣,中超俱樂部在亞冠聯賽中沒有取得理想成績,關鍵在于作為主管機構的中足聯缺乏有效監管。對于這個情況,媒體人員從前就曾著文分析過,現在觀察中超隊伍在亞洲杯中的糟糕表現,這些俱樂部確實非常丟臉,這也再次顯現了主管機構缺乏有效管理。
如今社會狀況下,凡事寧缺毋濫的心態普遍存在。多做一些事情,就會增加出差錯的概率,而不去行動的話,出現問題的可能性自然就降低。因此,當國足國家隊在九月和十月相繼取消合練期間,中國足球協會并未依據現實狀況,主動積極地對中超聯賽進行變革,反而持續允許各俱樂部在清閑時段過度松懈,在繁忙時期又過度勞累,甚至甘愿讓參加亞冠比賽的隊伍在雙重賽程面前,優先考慮國內聯賽而輕視國際賽事,這種做法實際上加劇了問題的嚴重性。從中足聯立場看,改動中超比賽安排,等于給自己惹麻煩,也可能是勞而無功;讓俱樂部自行處理,就能減少自身承擔的部分義務。而且,改動賽程可能觸及多個群體的權益,甚至可能冒犯某些人,處理不當就會引來批評。因此,維持現狀或許是更穩妥的選擇。
然而,面對這般境況,中國足球的頂級管理機構中足聯,明明清楚賽事安排不改進會對本國足球造成更大損害,卻仍舊保持沉默,這種做法難道不正是缺乏魄力、逃避責任的明確表現嗎?足協近期屢次發文督促中超俱樂部提升管理水準、扭轉不良風氣,但足協自身為何不率先垂范、為行業改進做出表率呢?這種做法才是國內球迷對足球界最強烈的不滿根源。
過去,民眾對中國足協頗有微詞,因為該機構掌管著國內職業足球聯賽。現在,中足聯應運而生,社會各界熱切期盼其領導層能夠煥然一新,借此扭轉中國職業足球的頹勢。可惜的是,當前的中足聯仿佛完全沿襲了原中國足協的舊制,至少到目前為止,它并未展現出與原治理體系下的職業足球有任何顯著差異。這其實遠比中超球會在亞冠賽場上連遭敗績更令人感到絕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