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11月國際比賽日足球日報已經日益臨近,但國足選帥工作卻似乎依舊沒有任何進展。此前足協表態,國足主帥會在11月前到位,現在看來,國足新主帥11月到位有點困難。

此前據《東方體育日報》報道稱,國足選帥已進入終極階段,僅剩2名歐洲教練候選,結果很快就會公布。然而計劃趕不上變化,這幾天,國足選帥又出現了新變化。考慮到外國教練實在不好找,足協已經在開始轉變思路,不再排斥聘請本土教練。而且,已經有一位本土教練躋身到了11月的終極候選人名單,他就是目前效力于大連英博的本土主帥李國旭。

足協的 這一轉變源于本土教練在中超賽場的亮眼表現。據《北京青年報》最新消息顯示,中國足協此前雖然傾向于選擇外籍教練,但如今態度已經發生了轉變,而且,已經有部分本土教練進入到了足協的考察范圍之內。像于根偉、邵佳一、李國旭等知名本土教練,目前都在足協的考察范圍之內。
這三人近期執教成績均十分亮眼。于根偉帶領以保級為目標的天津津門虎沖進中超前 6;邵佳一執教青島西海岸,早早幫助球隊完成保級;而李國旭則率領大連英博成功沖超,并在本賽季提前實現保級。更關鍵的是,他們都能帶領平民球隊取得突破。這自然就和當前并非亞洲強隊的國足現狀高度契合。不過,于根偉、邵佳一目前對執教國足似乎熱情不高,這就使得李國旭漸漸成了國足新帥最熱門的候選人。

回顧國足這次的選帥歷程,可謂是曲折漫長。據悉,自國足選帥消息公布之后,有超50人提交了資料,其中絕大多數為外籍教練,本土教練報名者寥寥。但經過層層篩選之后,目前僅僅剩下2名歐洲教練。但這兩名歐洲教練并非頂級水準。
另外,足協選帥標準也限制了外籍教練選擇空間。足協要求報名者年齡在60歲以內、團隊年薪低于200萬歐元,且需有歐洲高水平球隊執教經歷或熟悉亞洲及中國足球。光是200萬歐元年薪這一條,就將很多歐洲一流教練拒之門外,即便像施密特這樣的知名教練也難以被吸引。所以,國足最終可選擇的外籍教練多為哈維爾、喬迪等非主流的平庸教頭。

在這種背景下,本土教練的優勢就顯得非常明顯。相較于非主流的外籍教練,本土教練更熟悉中國足球環境與球員特點,能更快融入球隊、開展工作。目前,李國旭憑借其出色執教戰績和適配國足現狀的特質,已經成為國足選帥的一大黑馬。最終,足協真的會聘請李國旭成為國足新主帥嗎?我們且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