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輪結束之后,然而最后一輪卻得再等上22天!中超球迷的那種煎熬正式開始了。
掀開賽程表,11月2日之際所有球隊結束工作,下一回登場徑直躍至11月22日,其間空余的程度足以塞進整整三場國家隊賽事。想要每日守著電視機觀看球賽的人,只得先設定鬧鐘而后再等待半個多月,情緒由高潮剎那間墜入冷藏室。

將聯賽切成兩半,其理由標明是要給國足讓路,11月16日要踢泰國,21日要踢韓國,國腳集中合練看起來似乎順理成章,然而在中超十六家里面,真正擁有國腳的僅僅只有幾家,其余十來支球隊陪著陷入停擺狀態,無論是球員放假,還是球迷斷電,就連商業贊助也跟著陷入停滯,怎么看都好似是在用大炮去打蚊子 。
對于英超球迷而言,其有著周末必定會有球賽這樣的習慣,而西甲球迷呢,他們的習慣是即便在節日期間也會進行比賽,他們那種節奏是依靠長達幾十年始終連續打卡才逐漸養成的。中超目前仍然處于培養的階段,然而卻冷不丁地突然出現了三周的大假,剛剛被點燃起來的看球熱情,首先就被潑了一盆冷水,所損失掉的乃是好不容易才積攢下來的用戶黏性。
海港下周得飛去踢亞冠,蓉城下周也得飛去踢亞冠,申花下周同樣得飛去踢亞冠,國安下周依舊得飛去踢亞冠,別人放假他們加班,體力先虧一波,等回到國內再熬一周,才輪到22日的中超收官,狀態能不能保持全靠天意,沒有洲際任務的那十幾隊更尷尬,訓練量少了怕生銹,訓練加量又怕受傷,教練組撓頭撓出新發型。
有不少球員果斷訂了旅游機票,帶著家人前往暖和的地方躲避霧霾。在朋友圈曬出日落美景,俱樂部官方微博曬出訓練照片,球迷刷到兩邊的這些內容,分辨不清誰在上班誰在休假。聯賽品牌被切割成一片片碎塊,每個人手中都拿著一塊,然而卻拼不出完整的畫面。

有人把2019年的日歷翻了出來,那一年中超在五天之內連續進行兩輪比賽來收官,充滿了懸念,球場里觀眾坐得滿滿的。如今可好,時間寬裕到能讓劇組拍完一部網劇,然而球票預售卻一直打不開。黃牛們都集體哭暈了,因為手里沒有票可以炒賣,贊助商也找不到熱點來促進銷量 。

轉播平臺也同樣感到頭疼,原本所安排的黃金檔被國足的直播給頂走了,收費會員有一大片選擇退出,后臺的數據呈現出一片不佳的態勢。為了去填滿出現的空檔,平臺唯有輪番播放經典回放,老球迷哪怕看第三遍都能夠背得出進球的時間,新球迷則直接轉向了電競頻道。
更大隱患掩埋在下賽季 ,贊助商簽約之前 ,會翻看今年的收視曲線 ,一旦看到中間凹下去一塊 ,打款的手便開始顫抖 。要是明年預算縮減 ,俱樂部分得的蛋糕隨之變小 ,青訓 、引援 、球探系統一同陷入困境 ,死循環就此開啟 。
歐美通行的做法是,國際比賽日那時候俱樂部依舊正常進行比賽,缺人的球隊最多不過損失三到四名主力球員。如此一來,整體的比賽節奏就不會被打亂。日本的J聯賽做法更直接,它把最后三輪比賽壓縮到八天內完成,冠軍歸屬以及保級情況在一夜之間就能確定,比賽現場的氛圍就如同過節一般熱鬧。抄作業這件事本身并不困難,困難之處在于敢不敢去抄 。

要是非得給國足留出道路,那也能夠把收官比賽拆制成主客場雙回合形式,在一周的時間范圍之內予以解決。或者提早兩周讓聯賽結束,國腳提前開展集訓,其余的球隊去進行熱身賽以此維持熱度,起碼球迷每天都有可供選擇的內容。辦法總歸是比困難要多的,就看日歷如何去翻動了。
那樹干一樣的聯賽,是國足如樹冠般存在的基礎,只有樹干粗壯了,樹冠才會自然而然地生長得極為茂盛。一旦三天兩頭地對樹干進行砍削,即便樹冠看起來再怎么漂亮,也根本無法長久地維持完好狀態。球迷們內心所思所想看到的內容,真正在意的并非是那種刻意精心謀劃設計出來的集訓模式,而是周末時能夠規律性固定響起鳴響的哨聲,是那種可以把觀看球賽的日程非常自然地融入到日常生活里面已然成為一種無需經過深思熟慮就會自然做到的習慣。
下一回賽程安排,可不可以把二十二天的空當先削減成七天呢?可不可以讓沒有國腳的隊伍先進行比賽,從而讓市場先活躍起來呢?答案掌握在決策者手上,同時也掌握在每一位愿意表達意見的球迷指尖位置。畢竟,球票、轉播費用、周邊商品,每一筆消費都是一種投票行為呢。
待11月22日哨聲響起之際,看臺能否僅坐滿七成呢?屏幕前會不會又迎來有數十萬觀眾悄然離去呢?數據將會給出冰冷的答案。真到了那一天,后悔藥是無處可買的。
